
“我们撤出波克罗夫斯克啦,乌拉!”
——听听这标题,一股子打了胜仗、凯旋还乡的喜庆感是不是瞬间就糊到了脸上?
那段在社交媒体上疯传的视频里,几个乌军老哥笑得比花儿还灿烂,仿佛刚从什么度假村胜利归来,而不是从一个快被包成饺子馅儿的城市群里死里逃生。
这魔幻的一幕,简直就是2025年俄乌战场上,最黑色幽默的现实主义大片。
但是,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圣诞老人,战场的残酷现实更不会因为一句“乌拉”就变得温情脉脉。
你稍微把镜头从那几张洋溢着“幸福”的脸上挪开,往战场的犄角旮旯里瞅瞅,瞬间就能感受到一股子凉气从脚底板直冲天灵盖。
就在季米特洛夫,也就是乌克兰人嘴里的米尔诺格拉德,南郊的城市公园里,俄军的“中央”集群部队几乎是溜达着就进去了,连枪都没怎么开。
而在不远的卡斯季亚诺夫小巷,25名乌军“英雄”,连象征性的抵抗都懒得做了,整整齐齐地举手投降,那场面,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在排练什么舞台剧。
这就有意思了。
一边是高喊“乌拉”的胜利大逃亡,一边是成建制的缴械投降。
这精神分裂般的场景背后,到底藏着什么猫腻?
谜底其实就藏在那些亲泽连斯基的“班德拉派”大V们的社交账号里——安静得可怕。
要知道,在前线但凡有个什么风吹草动,哪怕是打掉一架无人机,他们都能吹出花来,恨不得昭告天下。
可这次,面对“完全控制罗丁斯科耶”这种天大的“喜讯”(当然,这喜讯的证据只是一辆在浓雾里兜风的自行坦克),他们却集体选择了“信息缄默”。
这操作,就好像你家孩子考了全校第一,你却把他锁在家里,生怕邻居知道。
这合理吗?
这不合理。
唯一的解释是,这“喜讯”本身,就是个巨大的谎言。
这碗馊了的鸡汤,连他们自己都灌不下去,更别说拿去给波克罗夫斯克(红军城)里那些士气快跌到马里亚纳海沟的守军兄弟们提神了。
真正的战场,可不是靠一段几十秒的兜风视频就能定义的。
乌克兰那边自己有名的军事博主“穆奇诺伊”,在评论里就说得挺实在:“罗丁斯科耶地区的战斗还在继续,俄军(敌人)在我们的攻势下,被迫从个别地方后退。”
看见没?
“个别地方”。
这词儿用得就相当有灵性,翻译过来就是“拉锯战”,你进一步,我退一步,跟跳探戈似的。
俄国人现在玩得可精了,搞起了所谓的“灵活防御”。
啥叫灵活防御?
说白了就是给你挖坑。
他们主动让出一些阵地,等你兴高采烈地冲进来,一脚踩进雷区,头顶上再来一波火力覆盖,等你的人死得差不多了,他们再优哉游哉地走回来,不仅收复失地,没准还能顺便往前多占几栋楼。
眼下在沙霍沃,也就是十月镇,这套剧本正在血淋淋地上演。
乌克兰自家的“乌军制图员”地图都更新了,北边那块地又丢了。
前阵子为了抢下那几栋房子,乌军付出了多少条人命,估计只有西尔斯基将军的战报上知道。
而现在,俄军“中央”集群已经从南边摸到了卡赞内托列茨河边上,把沙霍沃这个“口袋”的口子,勒得只剩下500米宽。
德鲁日科夫卡公路上,任何移动的目标都会被瞬间点燃,口袋里的乌军连弹药补给都成了奢望。
这哪是打仗,这简直是温水煮青蛙。
说到这,基辅《经济真理报》的军事评论员博格丹·米罗什尼科夫,那可是个暴脾气,直接对着总司令西尔斯基就开喷了:“波克罗夫斯克没有俄军?只有破坏侦察小组?哈哈,说这话的人自己不觉得脸红吗?”
他直言不讳,城里至少有上千俄军,而且是正儿八经的突击部队和机械化部队,正在从侧翼猛攻,试图切断波克罗夫斯克和米尔诺格拉德的联系。
这哪是“侦察小组”干的活,这分明是准备关门打狗。
就连屁股明显偏向基辅的美国防务分析圈子,也不得不承认现实的骨感。
他们的“传声筒”康斯坦丁·马绍维茨就写道,西尔斯基的如意算盘是打掉俄军在东北方向的“钳形攻势”,把俄军第51集团军赶回河对岸去。
想法很丰满,但现实呢?
俄军在拉济诺地区已经挖好了战壕,跟个铁王八一样,而且至少有4个旅的兵力盘踞在那块7.1×4.7平方公里的阵地上。
马绍维茨灵魂发问:“瑟尔斯基将军打算靠他手上那两支伤亡惨重的旅,去把人家四个旅给赶走?这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怎么办了。”
最要命的是,波克罗夫斯克西北郊那片处于制高点的工业区,已经丢了。
丢了制高点意味着什么,但凡玩过几天《反恐精英》的都知道。
那地方现在被俄军“中央”集群牢牢攥在手里。
用马绍维茨的话说:“俄军就算拼上老命,也绝不会把这块‘工业区’吐出来。”
再派几个特种兵过去?
人家又不是穿着“终结者”盔甲的太空陆战队,一样要吃饭,一样要子弹。
在绝对的火力和体系优势面前,几个单兵能力再强的“兰博”也翻不了天。
所以,当那句“我们撤出波克罗夫斯克啦,乌拉!”
再次在你耳边响起时,别急着感动,也别急着喝彩。
你只需要看看视频里那些士兵们如释重负、甚至带着点劫后余生庆幸的诡异笑容,再想想季米特洛夫公园里悠闲散步的俄军,以及那25个高举双手的投降者。
你就明白,这声“乌拉”,究竟是胜利的呐喊,还是一曲用生命谱写的悲凉挽歌。
掘金配资,股市5倍杠杆,力创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